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memo]太少的備忘錄


歷史是一股難以預測方向的洪流,我們身在其中,各自做了一點什麼,或各自不做什麼,於是,世界變成眼前的樣子。但它為什麼會來到這裡,要追索原因,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也很難清晰定義。以我自己來說,我總是惦記著那些大趨勢下,微小而執著的靈魂。
-侯季然,〈小.電.影.主.義〉,《太少的備忘錄》,頁151-152。

1.侯季然《太少的備忘錄》是在三餘書店買的第一本書。

那一天晚上,無事,出門散步到三餘書店,隨意翻看書籍。在店裡看了這本書的「後記」,才曉得原來「太少」是相對於「多」的詞,而不是我原以為那個「太少」的發音和意思。就這樣對這書有了些興趣,又多看了幾篇短文。最終決定把它買回家。結帳時,老闆居然熟練地為書包上書店書衣。

2.關於侯季然

侯季然是拍《有一天》、《南方小羊牧場》的導演。讀這書之前,我只覺得他是位有些浪漫情懷、有些想法與實際創作才能的年輕導演(完全來自對電影的印象),對於他的世界一無所知(也許也不是那麼有興趣)。讀完這書,對他的印象轉為一個活生生喜愛電影和文學並且認真生活的人。

3.關於這本書

這本書分成「這個城市」與「那個城市」兩部分,收錄的文章跨越七○、八○、九○與二十一世紀最初十年。「這個城市」的部分,佔全書三分之二,表面上是關於台北市的文章,實際上是作者大半年輕歲月的文章。「那個城市」則是關於其他城市的文章。

文章內容題材不一,關於電影的、關於生活的、關於家人、關於朋友的記憶,以及在各時期他的創作,包含《我的747》、《台灣黑電影》、《有一天》、《南方小羊牧場》等。

4.〈小.電.影.主.義〉

我喜歡那些與我記憶相合的故事,像「這個城市」倒數第二篇的〈小.電.影.主.義〉。「小.電.影.主.義」是一份電子報,發行於一九九九到二○○五年。他談一份電子報的開始和結束。在追憶的文字背後,我感覺到資訊科技發展的速度-不過是幾年前的事情,現在讀起來卻像好久好久以前-而這似乎就是我們走過的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