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wanted to do something absolutely honest, something true, it always turned out to be a thing that had to be done alone.」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小人們的自由日
五月底是大姐頭交出論文的日子。為了作最後衝刺,大姐頭向小讀書會請了一次假。三小人自力耕生的結果是「跑野馬式」一去不回的聊起前一天鄭老師的演講「知識人的自由與自律」(其實是座談,但就實際狀況來說,更像是鄭老師一人的演講)。雖然話題結束在「求真」,藉此拉回桑兵的書,但前面的討論已經搶去了風光。
讀書會結束在一點多,四點時又有曾華璧老師「自由教育自由嗎?--二十一世紀公民社會與大學教育的挑戰」。讀書會散後沒多久,又在學校集合。
曾老師是一位歷史學者,之前在交大通識中心教書,現在應邀為長庚大學為通識課程作規劃。演講時間是三小時,曾老師一口氣講了兩個半小時,從六○年代的美國嬉皮談起,談六○到八○年的社會變遷,談消失的嬉皮,談這些變化與美國教育pc主義的出現,最後再談回台灣。
然後,思考:在這樣快速變遷的社會裡,高等教育與通識教育要給學生什麼?
曾老師認為應該是:自由的能力。
只有自由的權力是不夠的,要有自由的能力,才能承擔因自由而產生的責任。如果不具備獨立思考、分析事理、選擇與批判的能力,那不是真正自由 。所以,高等教育中的通識教育應該要教學生運用知識和理性(而不僅僅是感性)去行動(即給他們自由的能力)。
從一早的「知識自由」到晚上「自由的能力」,走跑一天的三小人在五花馬用餐時,忽然覺得今天可以說是一個咱們的「自由日」。只是自由日要告訴我們的是:享受自由,就要承擔責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