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古怪的事要從上週五說起。小的從(最近重新愛上的)馥漫麵包店往回走的路上,巧遇了正要去看中醫的羅馬肉包,便決定伴他走一段。聊著聊著,便說起自己「覺得當男孩子比較好」、「想要當男孩子」。
過了兩天,週日下午與青少年一起k書時,羅馬肉包終於忍不住地問道你說你「想當男孩子」是什麼意思啊?
聽他如此認真地問,小的我也提起精神、認真地回答-從「男孩」形象談起,說明自己「成為男孩」與像村上春樹所說「與年齡無關」的「男孩形象」類似,不是聽起來那樣的性別問題,而是對於「男孩」的嚮往。這個「男孩」相對於「女孩」享有較多自由(應該是指社會文化所賦予的自由,不是法律保障的消極自由,也不是自律負責的積極自由),而較少束縛,並且時常不需要負太多責任(此也是相對,相對於「男人」而言)。就生理層面來說,變成「男孩」是不可能的,但卻希望心理方面能像「男孩」一樣。當然,你可以說,這純粹是一個夢想。
不曉得羅馬肉包是否了解/滿意這樣子古怪的說明,但這種說明卻是「男孩團體」成立的契機。
昨個小人讀書會不曉得為何扯出「男孩」話題。早被同學們封為「正翻哥」的人對號入坐,在沒有說明和解釋下,立刻認同/加入了「男孩」之列。最後一位在分享完妹妹的故事、表達對妹妹「為愛盲目」種種行徑的不理解後,也被歸類為缺乏「少女心」,無法理解「女孩思維」,(半被迫)認同另外兩人的「男孩」想像。終於在這聽重要的六月天,三人集結組成了「男孩團體」。
然而,這個「男孩團體」因各自的聚點活動發展方向不同,而在成立第二天之後都必需分頭活動(不是為了爭取表演舞台也不是為了知名度),以求能夠繼續在現實夾縫中求生存。不過,沒問題的,咱們畢竟是精神、思維與心理層面的集結,即便遠也是可維持的!(轉頭問二小人)是吧!是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