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A說:我們是不是生活在泡沫的時代啊?
學長說:是泡沫破掉的時代。
同學B說:真的,是泡末破掉的時代。我們可能生長在泡沫時代,但現在泡沫都破了,留給我們的是種種不確定。我們的父母也許生長在比較貧困的時代,他們知道不努力就不可能使生活變好...。
同學A:但至少他們努力就能夠使生活變好,而我們努力卻不見得能夠...。
這是屬於我們時代的悲觀嗎?一種充滿不確定的悲觀。然而,這樣看法究竟是事實,還是我們主觀的想像與感受呢?
前幾天看楊德昌1985年(我出生那一年)拍的《青梅竹馬》(因為片子太老,母帶可能保存不佳,因此畫質、音質都糟得可怕,雖然是候孝賢和蔡琴演出的難得作品,觀看過程卻極為痛苦)裡面呈現那種悲觀、不確定似乎並不亞於現在(當然是我主觀感受到的部分)。那是個轉變中的時代,台灣的商業習慣、人們的價值觀念、做人處事的方式都出現變化,有一些按著原來的觀念行事,有些人轉向新的世代...得到了機會的人便隨著時代向前,不斷做錯選擇的人就隨著時代殞落。就像片中阿隆所說:婚姻與美國都一樣,結或不結、去或不去都一樣,不能改變什麼。那是一個面對轉變、充滿迷網的人說出希望幻滅的時代。
如果《青梅竹馬》確實反映/捕抓到1985年的時代氛圍,那麼1985年出生的我們如今所感受到的不安與不確定,也許並不比他們更加強烈。只是、只是,顯然問題是不同的:他們的不安可能來自資訊的不足、知識的缺乏與經驗的侷限,而我們則是因為資訊的爆炸、競爭的危機與理想的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