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模仿遊戲 The Imitation Game

不要因為別人的思考與你不同,
就認定別人不會思考。

1.昨天去看了《模仿遊戲》。因為看了一個月的預告,所以原本以為是部強片。等它上映才發現,片子強是強,但以宣傳的規模與上映廳數來看(完全就個人感受),似乎是《鳥人》和《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等級(意思是,不是大眾路線的電影)。但它似乎建立起好口碑,所以第二週場次沒有下滑太多,我去看的那個大廳,坐得快滿。第二週應該也會有不錯票房吧。

2.《模仿遊戲》的題材與拍攝的方式,不同於去年許多強片,沒有玩太多創作方法或形式的變化,但敍事剪裁得當,讓複雜的劇情,沒有散亂,反而串連出一片特別的意義,呈現出的整體感很好。班奈狄克康柏拜區演圖靈,許多狀態,都不是透過言語,而是表情肢體呈現(演圖靈小時候的孩子,也挺強,看起來跟長大圖靈沒有違合感),是很有說服力的演出。

3.這不是一部碟報電影,而是一部傳記電影。以主角一生最重要的兩部分去舖陳:一是二戰時不為人知地破解德軍「恩尼格瑪」,並創造一台能夠思考的電算機。二是他的同性戀問題。劇情將兩個部分緊密編入主角的生命,突出了外在環境的狀態與他內心的爭扎。即使不讀任何外在資料也可以感受到,這部電影劇本內藏的虛構應當不少,但從故事展開與收斂的層面來看,卻不失為一種方式,而且確實使某些思想傳達到觀眾這邊。例如電影裡強調三次那句「被世人遺棄的人,能成就別人想像不到的大事」,或者與探員談話最後問「所以我是電腦?還是人?我是二戰英雄?還是罪犯」等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

4.某種程度上,我感覺編劇把太多自己寫進故事裡(只是一種感受和猜測),但在這部片上,這種虛構情節的安排與心境的模擬,卻做得挺成功-至少成功地讓一些人把自己讀進去。只是期待這部電影是完全忠於人物的歷史電影或能夠帶來快感的碟報電影的人,恐怕都要失望(雖然我覺得它的宣傳並沒有強調這兩者)。

5.「不要因為別人的思考與你不同,就認為他不會思考」圖靈這麼跟探員解說電腦與人思考的差異,講的同時也是他與其他人的差異。

6.總體來說,我認為這是部好電影,不錯看、也不錯思考,但是並不合我個人口味。電影裡我喜歡的是圖靈說:「大家都以為我們是在與德軍作戰;其實不是,我們是在與時間作戰」(有點忘了精確的句子)。圖靈做出的電算機,本身是重要的,到今天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種運算機的畫時代意義,但那時並沒有人能理解,十幾二十年後也未必有人真正明白。他的電算機就像《風起》裡的飛機那樣,在戰爭之中,一切都是都被拿來為戰爭所用,反對暴力、追求和平的人未必能依自己期待去完成自己喜歡的東西。離開了那個時代,長遠來看,他們的目標和夢想,會被後來的人繼承。他們創作的價值和意義,在時間中慢慢顯出來。

7.個人較沒有那麼喜歡的,則是整部電影終究是依現代的目光,編撰了圖靈的一生。你可以說這種編撰可以彰顯更多意義,提升整部電影的可看性與可思性,但它給了一個現代的答案和判斷。若可以選,我還是偏好意圖與判斷沒有那麼明確的電影。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