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投資類比生意與數位生意的差異

投資類比生意就像打一場漫長且需要耐心的球賽,要從擊出一壘安打、二壘安打,慢慢地累積得分;投資數位生意則是等待打到全壘打,或許會漏接九十九次,不過只要第一百次擊中高飛,漏接的部分也就無關緊要了。由於擁有極少實質資產,實際上多數新創公司都會失敗而最終變得一無所有。就算房地產開發失敗了,至少還有土地可以賣,或者是留著等它增值。假如你投資的是一家科技公司而公司失敗了,你頂多只能寄望拿到一些辦公室家具作為補償,而電腦代碼沒有長期價值,根本算不上是資產。
大衛.賽克斯,《老派科技的逆襲》,頁257。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新一代的書店

自古騰堡發明印刷機以來,連同過去幾年在紐約與其他地方所新開幕的書店,書店的賣書方式依舊沒有顯著改變,最大的不同就是新開的書店能夠把已知的類比弱點化為優勢,作為一種具有吸引力的生活風格選項來販售給顧客。新一代的書店把自己定義為不同於亞馬遜和倉儲式書店的一種啟蒙般且更愉悅的零售替代選項。這樣的書店溫暖、誘人而且通常是美麗的空間,裡頭有著知識淵博的和善員工、精妙的庫存和一種地方感,而且多數都會支持在地作家、舉辦讀書會、書籍俱樂部與夜間活動,並將亞馬遜認為是累贅的事物(實體不動產、真人員工、有限庫存)轉變成資產。
多娜.帕茲.考夫曼說:「零售過去是建立在『因為需要某件東西,因此得出去買』的想法。」比起過去二十四年的任何時刻,不論是諮詢新書店,或者是為未來書店老闆開設課程,她注意到公司現階段的顧客增多了。她因此談到:「今日的零售是要消費者前來瀏覽;零售不再只是購買商品的目的地,更是一種消費的地方感和經驗。這樣的轉變實在是意義深遠。對於獨立書店來說,要與這樣的改變共舞共存可以說是相當簡單。」

—大衛.賽克斯,《老派科技的逆襲》,頁198-199。
 

建立品牌

「我的意見是紙本版的讀者比數位版的讀者來得有價值,」沃弗森說,「紙本版讀者會與那件產品(雜誌或是報紙)產生比較密切的關係和較高的忠誠度。」根據英國雜誌出版業行銷商磁吸公司(Magnetic)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九十的雜誌讀者會讀廣告(遠高於其他媒體),而且百分之七十的受訪者表示,看到雜誌的廣告後會去買東西或參觀商家,而線上出版品的調查數字相較之下則低很多。「很難在線上建立品牌,」哈爾說著,「因為每個人都只是到網站點進點出,真的很難在那樣的情況下跟某人建立關係。」
—大衛.賽克斯,《老派科技的逆襲》,頁172。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宮下奈都《羊與鋼之森》


《羊與鋼之森》讓我見識到這年頭書籍設計、行銷的重要。最初是在臉書上看到這本書即將上市的消息,封面上可愛的黑臉小羊群們一下子就吸引到我(羊控無誤)。不過,我忍下來了,沒有預購。想說還是在實體店面確認一下比較好,畢竟我並不是很能吞食小說的體質。

週末等待台北電影節前,為躲大雨到西門誠品逛時,翻讀了一下這書(雖有包起來,但有一本可以試翻)。看簡介覺得頗有興趣,翻譯的人是我熟悉的譯者,讀來頗順,立刻就買下(居然還有送羊書籤,整個大心)。回家後,很快很順利的看完。沒有太多懸念的故事,直白、清新、單純而令人心情愉快,與封面給人的感覺得一致。雖然不致於大推,但確實是一部平易近人、流暢溫暖,對音樂有愛、對調音師致敬的故事。不愧作為日本本屋大賞冠軍得主。

(後來發現博客來居然還有獨家封面。那封面雖然更直接呈現故事重點,看起來也很可愛,但想起來,如果是遇到那封面,我也許就不會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