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1.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全台灣都在關注選戰的這天,幾個朋友與我在國家音樂廳聽楊頌斯。同行人裡比較專業的耳朵覺得第二天有齊瑪曼的那場協奏曲之夜比較特別和值得期待。然而我畢竟門外門外得很,只想要聽一次國際級大師名團演奏新世界交響曲(就是個俗人),感受感受熟悉樂曲現場版本究竟有什麼樣的不同。


2.這場音樂會之約據說起源於社會系傳說中的學姐,透過姐頭的邀約,最後變成3+1人行(我個人完全是幸運地搭上便車的那個人)。曾聽姐頭談過幾年前錯過楊頌斯來台的事多次,可以想像她的興奮與期待。而同行的姐頭死黨則似乎期待下半場的展覽會之畫更甚之。

3.上半場新世界交響曲,下半場展覽會之畫,還在歡乎中加演兩首安可曲。上下兩場完畢後,台下觀眾都投以非常熱烈的回應,而兩首安可曲也更是誠意十足地讓音樂會圓滿落幕。但當天坐兩個小時車的我,在安可曲的時候已經腰痛到不能不彎起身體且無法專注了....。

4.新世界交響曲非常棒,那種感受絕不僅是聲音加上視覺效果。我喜歡輕柔緩慢的開始,喜歡每一次轉折的鋒利,喜歡第二樂章雙簧管柔美悲傷的獨奏(此前聽過最美的 第二節是阿巴多2002年歐洲音樂會的現場版本),還喜歡定音鼓現場的聲音(雖然後來聽姐頭和學姐說,他的鼓棒好像飛出去...。我沒看見鼓棒飛出去的畫 面,但確實好像有看到他換鼓棒的動作)。原本以為自己入門不甚懂音樂,會後聽其他人分享的時候,才發現有一些東西(像第二樂章的雙簧管獨奏)原來是一樣的,而有一些則是他們注意到而我沒有的(比如飛出的鼓棒與楊頌斯指揮姿態、小提琴首席的年輕與大提琴首席的帥)。

5.展覽會之畫的拉威爾改編版則是我第二次聽現場,但上一次聽時第一次聽、幾乎沒有留下印象,反而因為辛紀的緣故鋼琴版本的幾個片段。而也是聽姐頭死黨的說明,才曉得展覽會之畫的改編版與原鋼琴版本的差異。只能說跟懂音樂的朋友同去聽音樂會,享受音樂美好之外,還能學到許多知識。

6 則留言:

  1. 我覺得音樂是不分貴賤的,若演奏者演奏出的音樂,在聽眾耳裡只是行雲流水,沒有漂亮.優美的音色或翻騰.繚繞的技術,讓人喝彩,這就並非音樂的本質。聽眾在聆賞中,隨著音符的牽引,高潮迭起;由演奏者的演繹,誘發共鳴,這是件世界上非常奇妙的事,每個人有不同的經歷,而對同樣的東西,卻擁有不同的感覺,奇妙!
    您說的德佛扎克 第九號交響曲 新世界,第二樂章吹奏出那優美旋律的樂器是英國管喔!它是雙簧管的家人,它的管身比雙簧管還長一些,而揚音管(把氣送出去的地方)是雞蛋型,所以以其演奏出的音色跟雙簧管比較,是較有個性.田園風味,非常優美的音色。

    回覆刪除
    回覆
    1. 啊,英國管啊。我分不太清楚兩者之間的差別,連雙簧管都是聽同行朋友說了才知道了。感謝您的指正。想請問第九號交響曲都使用英國管嗎?還是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特別如此。

      刪除
  2. 安可曲1 葛利格皮爾金組曲的 蘇爾維格之歌Grieg : Solveig's Song
    但安可曲2 我就不知道,有誰知道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呃...我兩首都不曉得...希望能有高手解答。

      刪除
    2. 第二首是
      Slavonic Dances, Series II, Op. 72: XV. Presto (C Major)
      德佛札克 第二套斯拉夫舞曲 (作品72) 第15首 急板 (C大調)
      謝謝提供第一首名稱

      刪除
  3. 第二首應該是李格悌(Ligeti)的羅馬尼亞協奏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