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魚與貓

魚離開了住了三年的魚缸

貓離開了侍他十年的魚

魚缸沒了水

魚缸等待新的水來


魚往夢想大陸去

在空中想念貓

想念貓柔軟的身體

想念他陪伴


貓往熱鬧的新居去

一切都很陌生

一切都很新奇

陽光從窗外照進來

把白色的毛曬得暖呼呼


靜極了

這一個早晨

2023年10月5日 星期四

十年最佳片

(跟推特風回顧一下,意外發現,老了真的喜好會變)

2022 世界上最爛的人

2021 花漾女子

2020 隱形人

2019 仲夏魘

2018 你的鳥兒會唱歌

2017 攻敵必救

2016 八惡人

2015探訪

2014超時空攔截

2013湯姆在農莊

2023年9月11日 星期一

安妮艾諾《位置》

 

之前只看過《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因為去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關係,其他本都太多人預約,排不太到,只好等新版(有兩本即將借得)。

這本是朋友借我,聽朋友說是一篇寫爸爸、一篇寫媽媽。確實也就是如此,但老實說也完全不只是如此。

乾淨而高度自覺的寫作風格,清晰的思路、精準的細節,盡全力不偏頗地去描寫父母。讀下來幾乎覺得不需要去讀她談寫作的書,因為她的作品幾乎就已經充滿她的寫作觀。

令人尊敬的作者如是。

《位置》寫出一些台灣比較少見的感覺,特別是「階級」的生活與意識。

讀完後仍在心中反覆思考的是:

書中的階級展現在整個日常生活各個層面,從語言、夢想、興趣、對於教養的看法,乃至於對生命的理解。在作者的記述中,每一個部分都彰顯出她與父母之間的距離(當然,與父親的距離又比與母親的遠一些)。

這讓我連想起近日看的《聖奧梅爾殺嬰案》裡受審的女性。電影裡不斷指出她說了一口優雅的法語,並且上大學(雖然不明確知道她到底修的是什麼學位,哪些是謊言而哪些是真實的狀況)。

不同的是《聖奧梅爾殺嬰案》描述一個移民的處境,而《位置》描述的是法國本土的狀況。作者的父母從小鎮工人轉經營小咖啡坊,作者自己則因讀了大學成了老師轉成為中產階級。

我相信《位置》描述的狀況在今日台灣這樣階級變化也是持續發生,不過我更感覺父母那一輩會更像安妮艾諾筆下的世界:從一個窮困只求生存的狀態,轉到考慮移動到城市,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然後如果可以,多讀點書,成為不一樣的人。

《聖奧梅爾殺嬰案》所描述的移民狀況則顯得離我們更遠。移民的生活也是台灣近期社會研究所關心的主題(電影和影集也很密切意)可以說是「正發生」的狀況,然而展現上卻不像是法國,階級思維深深印在移民的問題上(這點我還需要再花些時間思考和觀察一下)。

2023年9月4日 星期一

賈樟柯《賈想II》

 


陪我渡過近期睡前時光的《賈想II》。賈樟柯電影看過一些,大多是以前在角落習齋看的,只有後來的《天注定》、《山河故人》在金馬影展看大銀幕。除了《天注定》看了兩次,其他都沒重看,印象不是太深。反而對《還是拍電影吧,這是我接近自由的方式》念念不忘。

前幾年發現那本電影手記是只有1996-2008,後來還出了第二本2008-2016。錯過了它進貨黃金期,也沒執著,直到某個週日在結構群巧遇,才買了回來。

讀著讀著,當初的感覺又回來了。賈導的電影是不錯,但於我們太遠,他筆下的世界可以帶我們靠近點看。即使沒有看過他電影,讀他做這做那時在想什麼,也挺有意思的。

2023年9月1日 星期五

《永遠的蘇珊》小記

 《永遠的蘇珊》在桑塔格世界裡可能只是一小小塊拼圖,但在努涅斯人生𥚃卻是舉足輕重的一段經歷。目前評論大多受題目影響而將焦點放在努涅斯對桑塔格的描述上,可全書吸引住我的卻是「與桑塔格住在一起的日子」對努涅斯的影響。

「影響」給人印象似乎比較偏向:讓某人像他/她。《永遠的蘇珊》𥚃面的影響卻不是如此。因著桑塔格強烈的魅力、風格、思維方式,努涅斯分別了自己可以吸收與無法成為的部分,也找出自己的方向一一成為一個閱讀者、觀察者、書寫者,並了解自己需要大量獨處時間(而非桑塔格那種充滿旅行、社交的生活)

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永遠的蘇珊

 


這本書在20頁之內就完全吸住我,讓我忍不住推薦給一些朋友。推薦的原因甚至不是桑塔格,而是努涅斯寫出的「她」-於我而言,太真實、太巨大,可以說是99%與這作品同步。剩下的1%是因為我的記憶力太差,導致遺失與錯亂。

不必說,努涅斯已經成為我最愛的作者。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謝旭昇《詩人手記》

 

「思考總是包含著大大小小的偏誤,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是真的如此信賴思考,有時候,我們不信賴它的程度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讓我說原因,讓我用感覺來說,懷疑思考的局限有助於我們的生存,即使現在我已經不知道感覺的起點,但我總感覺,感覺和生存息息相關。」(頁154)

第一次清潔1Z x-pro手搖式磨豆機

 第一次清潔1Z x-pro手搖式磨豆機,在網上查好資料,拆卸確實容易,組回去卻是看的比做的簡單。影片或紙本說明向上頂住,轉動上面卡榫,到四十五度角即可完成。實際操作卻一再假性裝好,在準備調整粗細度時又全面崩解。

也沒有幾個零件就搞成這樣?

挫敗感極為強烈,提神程度約是喝咖啡的百分之一百二十。清潔刀盤大概只花了五分鐘,組裝回去花了一個多小時,才看似完工。

難怪1Z雖為大品牌,價格適中,卻時常看到有人說要升級出售二手。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185 wave 系列 蛋糕型玻璃濾杯

 

本週新入手了一個【日本Kalita】185 wave 系列 蛋糕型玻璃濾杯(經典黑)2-4杯份。

拿到後,在網上看相關教學,發現討論沒有想像中多。實際用了發現好像滿直覺的,粉水比抓個大概,沖出來就是滿不錯的一杯咖啡。清潔方面也算容易,整個使用體驗滿好。

試沖的是步昴咖啡的耶加雪菲 G1 水洗 淺焙30克沖約400克的水。沖出來的口感飽滿,味道層次也滿分明,香氣和後韻都滿平衡,感覺是無腦沖煮兩人份左右的咖啡的理想器材。


不過蛋糕形的濾紙在少量時真的不容易保護(容易變形)。平常如果一個人喝的話,感覺是不太會想使用。

2023年2月13日 星期一

讀書筆記《你的大腦有點Blue》

 

比預期的清晰完整許多(對我個人來說,收穫甚至比使作者爆紅的《真正的快樂處方》更多),書名和書封被設計為這樣子,不知道是否能夠觸及正確的讀者。看起來好像是一本跟其他心理勵志型的書差不多的書,實際內容卻讓我感覺明顯嚴謹。特別是書中作者常在引用一些科學研究之後,提出不同思考這些這些科學研究成果的角度,試著帶讀者理解所謂科學研究的限制和可能性(本書最後作者也提到他寫作此書在這方面的企圖心)。許多之前略有耳聞的概念(像是免疫與憂鬱的關係、孤寂感對人體的傷害、現代人對幸福的過度追求)等,在本書中都有足量的篇幅說明。當然,更重要的是,全書十分平易近人,即使是專業的研究也都被充分轉化成親人的文字。可讀性極佳。

***

「焦慮是一種強烈的不適感--感覺到有什麼事情不對勁。借用一位非常有智慧的病人說的,焦慮感覺起來就像是『想要脫去自己這身臭皮囊。』如果有誰說他心情感覺極糟,往往就是焦慮在作怪。」

「我們大腦與身體的反應基本上是完全相同,差別在於壓力是被威脅引發,而焦慮是被潛在的威脅引發。」

「任何事物,只要有可能提醒我們想到之前的創傷經驗,不論再怎麼輕微,都會讓大腦為保護我們而去找出那項記憶,因此大腦認為最重要必須存起來的記憶,往往就是那些我們寧可忘得一乾二淨的事情。」

「憂鬱的反面比較會是充滿活力而非幸福快樂:感覺起來就好像是你直挺挺站著不動,處於某種『節能模式』。」

「即使獨自一人時,也能體到與他人強烈的親近感,而且就算身旁有很多人,也有覺得離群孤立的時候。簡單來說,不論你的社交生活狀態如何,覺得孤寂,就是孤寂。不覺得孤寂,那就不孤寂。」

「從大腦的觀點來看,要它自我封閉於一個正向情緒狀態,好讓我們可以一直覺得很棒,就像是料理檯上的一串香蕉可以讓我們一輩子都飽足那樣不切實際。人類並不是那樣長成的,卻被騙得自以為應該是那樣。」

2023年2月10日 星期五

目擊者

剛醒的時候聽到昨日滿地是血的事故

鮮豔畫面在腦中浮現

回憶夜裡走進家門的場景

狗兒微微轉身翻出半個肚皮

搖起尾巴

案發現場已經消失

因空汙而持續警戒的除濕機是唯一目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