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7日 星期三

陳豐偉《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


之前因為看了《誰是被害者》的關係,又回頭翻看自己以前關注亞斯伯格症時的一些筆記。想起當時一直希望有台灣自己的相關討論專書。後來興趣往別的地方去(主要是腦神科學、精神病學相關方面),雖然多少還是會看到自閉症相關書籍上市,但就沒有特別回頭去追。

最近逛書店時發現了有一位高雄的精神科醫生陳豐偉寫了一本《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買下之後花了大約一週的時間閱讀,深切感到多年前的願望成真。

雖然陳豐偉醫師的書主要是大量閱讀(主要應該是英文的資料),將值得關注的亞斯議題介紹給讀者,算是為讀者領路,而沒有深入地進到各個主題裡面。但我讀得極為愉快且興奮:台灣終於有屬於自己的專書。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比較側重在「亞斯特質」概念:不一定是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的人才具有亞斯特質。如果把「亞斯特質」當作星星的話,「亞斯特質」多且明顯的人,可能就會形成亮度較高的星團;而雖然有「亞斯特質」但不多或不明顯的人,大概就是比較暗而小的星團,很可能在成人之後不被別人辨認出來。因此大多只有親近的家人或伴侶才能感覺到俱有「亞斯特質」的人較難以理解和相處的部分。這一組概念是我在本書中得到最大的收穫。

其他關於「亞斯特質」以「男童觀點」為主,以致於「女性亞斯」不容易被辨識出來(以致男女亞斯伯格症的比例在未來可能會有所改變)與「亞斯伯格的伴侶」可能出現「卡珊德拉症候群」也都是這本書引介的英美最新議題。

總之,這本書的可讀性極高,知識含量充足。雖然我也發現關於亞斯伯格症,在台灣還有更新一點的兩本書(蕭上晏的《我與我的隱形魔物:成人亞斯伯格症者的深剖告白》與卓惠珠(花媽) 的《當過動媽遇到亞斯兒,有時還有亞斯爸》),但若只是因為《誰是被害者》想要對亞斯伯格有更多了解,那麼我首先會想要推薦大家看這本《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

不想讀書的人,可以先讀這個篇章(有收錄在書中):《我與世界格格不入》:電影《一級玩家》述說的,是「亞斯的懊悔」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天橋下

貝狗和她在天橋下
一坐一蹲,躲著
突如其來的大雨
迎面是閃爍的黃燈
T字路口沒有車
在這個假日傍晚經過
從地上反彈起的水珠
噴進她的眼睛
時間溶在雨聲裡
沒有指揮的交響樂隊
由強轉弱再轉弱
她站了起來
任由貝狗領路
爬上未曾踏過的階梯

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以下簡稱《滌》)大概被分作華文創作書,但這幾天朋友問我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的時候,我都會回答他們說:可能比較像是報導文學一類的作品。

這一個月,不知是景氣感覺稍稍復甦還是怎麼的,出版業好像也想把前一兩個月做好不敢出的書一起出出來。我的同溫層看到光是純文學散文就有兩位新人《地底下的鯨魚》與《潛水時不要說話》頗有熱度。但一上市就讓我買回家的卻是廖瞇的《滌》。

廖瞇之前出版過的作品是詩集《沒用的東西》。我沒有買,但印象中在網路上有一首「火柴詩」頗紅(剛才隨手google,那詩叫作〈生死〉)。沒想到這次出版的作品卻是這樣子一本八、九萬字的作品。

《滌》全書的結構大概是:滌、滌媽、滌爸、滌姐寫一輪之後,進到廖瞇向外求助的一段、思考理解自己現狀、自己的期待、自己想做的能否做到之後,進入第二輪。第一輪是掀開整個故事,第二輪則是試著攤開所有人的心思。最後便收束在滌知道他被寫的地方。

家庭或成長的故事似乎是華文散文常寫的題材,這書與其他作品不不同的地方也許只在於它有一個明確想寫的對像「滌」,而「滌」並非作者一開始就可以寫的對象。因此作者在書中大部分的時間擔任著主動的角色,她必須主動去嚐試,主動去談話,並把一切過程盡所能地轉化為文字。可能因為這樣的主動性,讓我個人在讀的時候並不覺得是在讀散文,而是像小說一樣的報導文學。

兩天內讀完全書(應該是近一年最速),我感覺廖瞇的寫作像是記者,好像用文字講述事情是她老本行一樣。拿過(很美但太脆弱的)書衣一看,啊,原來真的是老本行。

全書主角「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我覺得我還是不要在這裡多說。去讀這本書感受看看吧。就像上週分享的天寶葛蘭汀所強調,重點在於「滌」感受到的世界與常人不同。他並非天才、沒有成就,所以原本是沒有機會把自己的狀態和想法表達給別人知道。但他的姐姐廖瞇因著文學年金而得到這樣的機會。

如果一定要我說的話...我想像中的「滌」會是這樣:

(咦)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