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早安!四部叢刊.周易先生

早就應該做,卻一直沒做的事,總算在2012年4月5日去把它完成(也不太能算完成,畢竟有二三三種,我才看完一種,也許暑假要花時間好好地把它調出來看過...至於是什麼時間,就再看了)。



一月中的計劃口試上,被問第一次;三月初的論文討論會,又被問了一次;下週,要與指導老師見面,若再回答:還沒去會一會我論文的主角...真的會怎麼死都不知道(抖)!



好不容易搞出論文一章,得了一點休息時間,正好上台北中研院去見一見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二年出版的《四部叢刊》,順便見見老姐,休息打混個幾天(或者倒過來-以打混休息為主,看《四部叢刊》為輔...)。總之,打定主意,清明節(反正圖書館沒開,理由正當)先打混,第二天再來跑圖書館。

想起來,一九一九年那時,台灣還沒有所謂光復,上海商務出這麼一大套書,全台灣卻只有傅斯年圖書館藏了一套(如果我沒有查錯的話)。雖然說《四部叢刊》後來又重印,再重印過,但日後的版本,終究無法取代原版(畢竟一九一九年版才是我的主角),怎麼樣也要去傅圖看看(是說還好傅圖還有,不然不跑一趟北京上海,寫出論文來,大概還是會被批得很難看...)。

《四部叢刊》雖然是民國以後的書,但在傅圖的編制中,是需要提書單才能調閱(也許因為後來重印本極多,加上全文電子化,幾個主要圖書館都有電子版本等緣故;不過最有可能的還是因為它原是傅斯年個人藏書...所以需要格外珍惜?)。上學期已經去傅圖看過了有傅斯年跋的《四部叢刊書錄》,這回去已經不會那麼生疏。在等待提書的時間裡,去傅圖裡面找了本一九八九年上海書店重印出版的《四部叢刊.初編》本《周易》出來,與調出來(需戴上口罩和手套)才能閱讀的線裝《四部叢刊》本《周易》對著看。

說實話,《周易》對我來說,真像天書,即便有王弼的注(魏晉時代的人),還是有看沒有懂。拿著兩本外觀相異,而內容相同的書,在那裡比來比去,翻來翻去,努力觀察/感覺/體會(因為戴著手套,所以只能心神領會)兩者的異同。經過一小時左右的察看,心裡開始有點踏實感。倒不是發現了什麼秘密,而是覺得《四部叢刊》的相關資料,大概沒有騙我-它真的是一部不太過華麗的縮印線裝書。



親眼見見它是對的。但唯一覺得遺憾的是,當天沒想到查查其他《周易》的善本古籍,一起提出來比一比。看看《四部叢刊》與真正古籍的差別是怎麼樣的。哎哎,只好留作下次去台北的藉口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