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本質上不適合

最近與朋友聊天發現自己本質上並不是個適合讀歷史的人。

以前也不是完全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只是沒有最近感受那麼真切。(一般人似乎不太關心適合不適合唸某學科的問題,而比較關心某學科學些什麼、有什麼用處、將來是不是有出路等問題。對於這些人來說,適合不適合好像是以成績論,成績好就是適合,成績不好就是不適合,彷彿從學科成績就能斷定。其實成績跟適不適合的關係並不大,跟用功不用功關係比較大。)

最初覺得自己不是那麼適合讀歷史是覺得自己對於複雜人事的體會不深,很難理清政治歷史的來龍去脈,也無法體會人物之間的交錯網絡、或隱或顯的關係。不過,現在的歷史並不只是政治史,所以我還能往其他(比較不需要深入這些複雜關係)的歷史發展。然後,慢慢也不覺得自己不適合。

最近一位朋友談起數字及時間對他的意義-他以數字記事,以時間理解事物發生的順序和因果。我從他的話中,了解到歷史以時間為軸線記錄、敍述與思考某些事情,似乎是某些人的天性(之後發現身邊有好些人都具有這樣特質)。而相對來說,我比較偏好以理論和概念,去記憶和理解事物的發展原則與因果關係;對數字和時間,並不是那麼敏感,記憶則呈現團塊狀(互相關連者成為一團)。無論是書本上的時間,還是實際生活中的時間,都必須仰賴紀錄才能夠記憶。因此,我覺得本質上我不適合讀歷史。

然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讀歷史正好補強了我的弱項,使我的強項得到可靠支持(雖然我的強項因而得不到較充足的訓練,而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在思考問題時,可以依靠本能的分析,也可以有意識地加入時間軸線,使得理論或概念能夠落在恰當的脈絡中,得到足夠的支持,使整體推斷更為合理有層次。

這樣想起來,本質上不適合讀某科卻讀了某科,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自以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