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時間就是金錢?

本週後現代的課程似乎終於如志成老師的願,由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和回應,形成討論課的狀態。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以善勝惡

耶穌在他的生命與死亡設定了另一途徑,是另一世界的恩典途徑,而且跟隨他的人受命要追隨他的腳蹤。保羅說:「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只有受傷害的一方吸納了邪惡,不容它再繼續流傳,才能制服邪惡。這就是耶穌以他的生命與死亡表現的典範,一個在奧利沙、土耳其、南非再三重複的模範。
我們這些跟隨耶穌的人,受命散播上帝的恩典,在這疲憊、暴亂的星球釋出這股強大的力量。願教會以隨散發恩典的地方為人所知:給罪人,給窮人也給富人,給需要更多光明的人,給受排斥的人,給那些意見不同的人,給受壓制者,同時也給壓制者。
-楊腓力,〈炮火攻擊下的恩典〉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閱讀的積累

有些書籍必讀。回顧過往,每年都會有幾本被定位為剖析時代面相的書,就如同當年度的象徵一般。即使每年讀兩三本,如果能夠毫無偏差地抓住書中重點,也是很了不起。這可是需要相當的能力,表示能夠自行篩選事物。

鋼琴獨奏

在音樂系演奏廳聽了一場聯合音樂會。上半場是小提琴和鋼琴的奏鳴曲,下半場是鋼琴獨奏。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音樂的定義

對我來說,音樂的定義只有一個,布梭尼說得很清楚:「音樂是振動的空氣。」其他就音樂所說的話都是音樂在人身上所引起的不同反應:音樂聽起來有詩意,聽起來煽情,或肅穆高潔,情感奔放,或形式精妙;可能性是無窮盡的。既然音樂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所以很容易就被濫用,納粹就是如此。在威瑪的工作坊,從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來的樂手這幾年都一起合作,世人都以為他們水火不容,而透過音樂卻能展現善意與友誼;但這不意味著音樂可以解決中東問題。音樂可以是生命最好的學校,同時也是逃離生命最有效的方法。
-Daniel Barenboim,〈德國人、猶太人與音樂〉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火災時請跑對方向

結束了一天趴趴走的玩樂行程,體力糟如老人的我,十點準時躺平,很快進入夢鄉。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parallel

《英雄》交響曲在今天能扮演什麼角色?你不是只因為《英雄》很有名,能保證有更多的聽眾願意買票來聽,才演奏這首作品的。《英雄》也未必被視為對社會或政權的批評;它也不是為了彰顯法國大革命的榮耀或別的緣故而寫。我認為這些貝多芬的作品,每一首都有很重要的個人訊息在裡頭。換句話說,在西方,沒錯,就像你剛才說的,我們擁有的自由還不算少,但是人類有多自由?人要如何來面對自己?人要如何來面對存在的問題?人要如何面對在社會中安身立命的問題?人要如何處理自己的焦慮、自己的痛苦?面對歡愉,人要如何自處?這些東西,人要怎麼處理?對我來講,這些東西--甚至還不只於此--都是貝多芬交響曲的主旨。這些東西裡是有相似之處(parallel)的,許多相似之處。
-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並行與弔詭:薩依德與巴倫波因對談錄》

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不能回頭的文青路

老姐和我不是文青-不太文藝,且早已不算青年-但卻去了一場彷若文青集會的市集活動。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容易親近卻無法了解

音樂之所以迷人,有一部分是因為它把靜默也涵括在內,即便音樂是由聲音所組成的。音樂解釋自身的方式不同於以字解字。
這便是為何音樂在現代是和其他藝術分開的原因,至少在西方是如此。音樂需要特別的教育,而大多數人並沒有接受過,其結果便是音樂和其他藝術距離更遠了。它自有其特殊的位置。一般人對繪畫、攝影、戲劇和舞蹈等等比較熟悉,但對音樂卻無法侃侃而談。但是,正如尼采在《悲劇的誕生》裡說的,音樂有可能是最容易親近的藝術形式,因為它融合了阿波羅與酒神特質於一身,比其他的藝術更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弔詭的地方在於,音樂雖容易親近,卻沒辦法了解。
-薩依德(Edward W. Said),《並行與弔詭:薩依德與巴倫波因對談錄》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再忙,也要和你們見見面...

也許是因為所上是是非非慢慢平息,也許是因為發現過去一個學期放牛吃草的結果並不樂觀,所以李老師在開學的論文討論會上表示:你們自己討論,看是要我每天早上預約這裡(圖書館的討論室)讓你們簽到,還是要每兩週輪流來見我?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讓它過去

柯林頓總統提到有次跟曼德拉對話。他問說:「你真的不恨他們對你做的那些事嗎?」曼德拉回答說:「會啊,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恨他們。我在監獄裡作鑿石苦工,靠著恨意活下去。他們奪走我的家園,奪走我的妻子,最終毀了我的婚姻。他們奪走我的孩子,看不到他們長大。他們在精神與身體上虐待我。結果有一天,我恍然大悟:他們可以奪走我任何東西,但奪不走我的心思與意志。這些只有我交出來,他們才會得逞。我乾脆決定不把這些交給他們。」
柯林頓繼續追問:「那麼,你出獄的時候呢?我把女兒叫到電視前,一起看你在那條泥土路上走向自由。你那時候沒有恨嗎?」
曼德拉說:「當我感到怒氣上升,我對自己說:『他們掌握你已經二十七年。如果你繼續恨他們,他們還是會掌握著你。』我對自己說:『我想要自由。』所以我讓它過去。我讓它過去。」
-楊腓力,〈意想不到的角落〉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悲傷證明有愛

請各位看重所感受到的悲傷,那是你們與已故的人,你們的朋友、同學、教授牽繫的結果。悲傷證明有愛。痛苦假以時日會減輕,但絕不會完全消失。
請緊緊掌握這個盼望:人間發生的事情,甚至這種可怕的悲劇,都不會無從得贖。托爾金有次說到:「超越世界圍牆以外的喜樂,比悲傷更刻骨銘心。」你們深知悲傷的刻骨銘心。當傷口漸漸癒合,願各位也能體會,喜樂是預嘗蒙贖的世界。
-楊腓力,〈生命傷痛時,上帝在哪裡?〉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愛的根源乃是神

祝你們一生一世平安穩妥
-有豐盛的救恩、智慧和知識,並以敬畏耶和華為至寶。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Sonata Pathétique


週六參加朋友母親追思禮拜。這是我參加的第二場追思禮拜,參加的人多得連教堂都進不去。或坐或站,一群人在教堂裡,聽著詩歌、聽著牧師講「愛是永不止」,一起思念她,與她告別。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上帝有什麼好?

在旅程中,我發現有些主題是普世性的,不論對個人的意涵為何。「上帝有什麼好?」這個問題,以不同方式臨到每一個經歷痛苦、死亡、貧困、不公的人。換句話說,是臨到所有人。當我回顧過去幾年的行程,我顯然刻意選擇與我自己的探討課題相關的採訪任務。有段時間,我進入一些人的生命,他們所受的壓制、侵犯、混亂,是我永遠無法經歷的。願我在這十個地方所學得,也成為你們的探索,一如已經成為我的探索。
-楊腓力,《恩典現場》(What Good is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