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知面與刺點

羅蘭.巴特將攝影分成兩個要素,第一個叫作「知面」(studium),是從需要研讀的訊息所延伸的廣泛領域,像是「無所謂的希望、廣泛的興趣、搖擺的愛好:我喜歡/我不喜歡,I like/I don't」。知面屬於「喜歡」(to like),而不是「熱愛」(to love)的範疇;「喜歡/不喜歡」是它的判斷形式。知面不激烈,也不熱情。第二個要素「刺點」(punctum)則是打破了「知面」。「刺點」不會產生喜好,而是傷口,是內心的激動與騷亂。千篇一律的照片沒有刺點,只是知面的對象:「新聞照片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照片(千篇一律的照片不一定就溫和)。這照片中沒有刺點:或許有震驚(這個詞會造成創傷),但沒有騷亂;照片可以『嘶喊』,但是不會造成傷害。這些新聞照片(瞥一眼)就看到,也看懂了。」刺點打破了訊息的連續性,是種裂隙,是斷裂。它是極度強烈與密集的場所,具有無法定義的東西。刺點並不透明,也缺乏知面擁有的明證性:「沒有能力為事物命名,是內心慌亂的明確徵兆。[......]效果是存在的,但是說不出在哪裡,沒有標記,也找不到名字;然而這效果很銳利,而且落在我的自我(Ich)的某一處[......]。」

-韓炳哲,《透明社會》,頁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