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接受饒恕

接受饒恕允許我們接納自己被論斷,以及被責備的部分。當我們經歷別人接受我們的本相時,我們也會開始接受自己的本相。換句話說,我們心靈會停止彼此爭戰與自相殘殺,反而會開始合作,就像齒輪運轉一樣。 
以下是接受饒恕的某些技巧:
學習道歉;學習去同理你對別人所造成的痛苦,而不是產生罪惡感;
學習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合理化或者找藉口;
學習去問「你會原諒我對你造成的傷害嗎?」;
學習接納饒恕,而非試圖補償自己的錯誤,或為自己的侵犯行為付上代價;
學習接受雖然我們意志薄弱,但卻依然愛們的愛心。
-亨利.克勞德、約翰.湯森德著,《安全的人》,頁300-301。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沉思的生活

「沉思的生活」(Vita contemplativa)這個議題,不應該再停留於它先前的論述方式。沉思的生活與存在經驗相連結,根據這種經驗,美麗和完美代表的是不變和永恆,並且超越了人類可理解的範圍。沉思生活的基調是對於事物感到「驚奇」,其中沒有任何可行性和程序。「驚奇」取代了笛卡兒新時代的「懷疑」。而沉思的能力沒有一定要和永恆的「存在」連結在一起。正是懸盪滑動、不顯眼或浮光掠影,獨自揭示了深沉的冥思專注力。只有停留在沉思狀態裡,才能進入漫長和緩慢。持續保持沉思的形式或狀態,才能擺脫過動症的影響。
-韓炳哲,《倦怠社會》,頁42-43。

[memo]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讀完日本人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寫成的哲普勵志暢銷書之後,繼續讀了《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這本寫於1927年的書,今日讀來難免有些陳舊簡要(畢竟是講義麻)。如果熟悉現代心理學及腦神經科學較新的研究與論據,大概很難被1927年的阿德勒說服,但不能不說他個體心理學的理論還是有其洞見。
讀這本書的收穫顯然不在啟發,而在於理解阿德勒的理論原型,然後知道《被討厭的勇氣》的系統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又與阿德勒原初構想有怎樣的距離。
書本身還算易讀,但個人對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可能更感興趣一些。推薦給對心理學有基本了解或對阿德勒有興趣的人(也就是不推薦給所有人的意思,哈)。

[memo]被討厭的勇氣

這是一本在書店裡我不會拿起來看的書,或說就算拿起來翻了我也不會買的書。因為朋友買了借我,我接受餵食,讀了它。
本書以哲學對話錄的形式呈現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理論體系與核心概念。無論是書名、書介或是任意翻讀的感受,都不是那麼吸引我,但從頭讀來,卻出乎意料地被它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對話中的思辨所吸引。
如果因為自己或身邊的朋友,而曾經想過書中談到的問題,那麼這應算是易讀易懂且頗有指引功用的一本書。如果這輩子還沒有想過這些問題的人,也可以由此開啟一扇門,看看這這個心理學家對人生真相的理解和觀察,想一想他所論點是不是自己所尋找的(比如人能不能改變?人生的目標是什麼?自由是什麼?幸福是什麼?它的答案也許不是我們的,卻足以使我們好好想一想。)
雖然不喜歡那麼勵志正向的東西,但讀完覺得收穫良多(感謝朋友強迫餵食,嚼嚼)。推薦給所有人。《被討厭的勇氣》。

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讀詩]事實

有人失眠,在夜裏逆向行駛
似乎是車子自動向前,那不被控制的輪子
需要降溫而不是減速。如果它真的
慢不下來
就讓它一直開著
總有一天它會倦了,總有一天
人要睡著

 -蘇淺,〈事實〉,《出發去烏里》,頁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