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淺淺地像雲一樣
籠罩著
像古時日本板畫
沒有遠沒有近
只是靜靜地
平平地
立在那兒

曾經你以為你可以控制的
如今你無法確定

無故拋錨的車
無緣走到最後的人
一再出現夢中的母親
一直意識清醒的夜晚
手中的沙向下墜落
無論如何努力抓取

雲始終沒有離開
只是有時是颱風雷雨
有時陰

你想知道:如果晴天回來
你還認得他嗎?


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艱困的試煉

從情感科學的觀點來看,我們的深度和淺度憂鬱都是情感系統的自然產物。無論一個人陷入深度憂鬱的過程為何,面對這個狀態都是一種艱困的試煉。我們不應斷定憂鬱症患者軟弱或有缺陷,而是應該承認熬過憂鬱期需要無比的毅力。我們也不應斷定憂鬱症會令人永久虛弱,而是應該認清部分患者恢復後十分活躍。罹患憂鬱症十四年後,我能寫下這些話,更確認自己並沒有被摧毀。若要跳脫疾病模型,我們就要對罹患過憂鬱症的人所展現出的毅力懷抱尊敬,看看他們如何在經歷憂鬱症後重生,以及重生後他們能透過哪些方式幫助其他人走出憂鬱症並建立持久的痊癒狀態。

——《憂鬱的演化》,頁237-238。

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反芻思考

由於我們對自己的思維極度信賴,所以反覆思考低落心情的成因與後果,這種驅力可能會逐漸強化成一種習慣。研究人員把這種思考習慣稱為「反芻思考」。有些人即便只是遇到小煩惱,甚或是在所處環境很友善的時候,也會進入反芻狀態。已故心理學家蘇珊.諾蘭-霍克西瑪(Susan Nolen-Hoeksema)與其他學者收集的大量資料一致證實,這是一種危險的習慣。在某份簡短問卷上回答自己反芻思考傾向比較嚴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憂鬱心情維持得比較久,對未來比較悲觀,也比較難從天災或近期喪親等壓力源的影響中恢復。
-Jonathan Rottenberg,《憂鬱的演化》,頁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