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最難克服的罪

在人與他人的關係中,自己下意識表現出的、無法克服的問題就是驕傲。人自己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比其他人要強,這是人骨子裡無法抹去的。一個人就是在別人面前說話再謙虛,再有意識地把自己放低、放低再放低,但是心裡面仍然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加爾文認為這是人所有罪中最重要的一個罪,造成人和其他人交往的障礙,也是攔阻一個人去實踐「愛你的鄰人」的最大問題。人們如何克服這種驕傲,做到看他人比自己強,然後真正地愛他人呢?問題就在於是否經歷到了自己的死,經歷到了對自己的絕望,經歷到了重生;如果經歷到了,這個人就一定會經歷到他人比自己強,那個時候愛他人才有可能。
-孫毅,《基督徒的生活.編者導言》

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雨天出遊

全教會的春季旅遊,累翻了行政人員,卻遇到了雨天,原本預計的活動只能進行一項,但我卻覺得很開心-因為我不喜歡團康活動,卻不討厭在雨中散步。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the pianist

之前,李老師有一次在討論會後的聚餐上,分享他的夢想是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寫寫關於戰爭時期人們的精神狀態的文章。他舉了《戰地琴人》("the pianist"又譯作《鋼琴師)裡面的一個畫面,作為例子。這個例子使我一直找這部電影來看看。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蝴蝶效應

昨個中午出門吃飯,接著便直接到上課的教室,想說這樣子就不怕下雨。才坐下發呆沒多久,有一群人熟門熟路地走進來,聚集在教室的一邊,吃起便當聊起天。正猜不透這些人來歷(畢竟,平時週四中午早來,都沒看到什麼人),就聽到有人說:隔壁結束了沒,應該快結束了吧...。我心想,他們可能在等隔壁教室,應該不會待太久。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萬務都有定時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綘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這樣看來,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什麼益處呢?
我看見神叫世人勞苦,使彵們在其中受經練。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人世人心中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喫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我知道神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傳道書3:1-15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晚上的時間都不是時間

今個團契分享代禱時,我提出為我論文代禱的事。因為放假回家多日,進度比較緩慢-因為在家裡過得太快樂...(好吧,我承認是自己懶惰)。一晃眼一週過去,接下來週四就要交論文(其中一章)。週六日早上要聚會和禮拜,所以只剩四天可以寫。希望可以順利完成進度。

小組長聽我這麼分享,馬上問道:晚上的時間都不是時間嗎?只有早上能寫論文?

我愣了幾秒,回過神來...心裡笑著,說:我真這麼以為呢!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小說核心

說到底,小說核心的力量終究不在於它是什麼,而在於讀者尋找它的過程。閱讀一部平衡而細膩的小說時,我們永遠不會發現具有任何明確意義的核心--但也永遠不會徹底放棄尋獲的希望。無論是小說的核心或意義,都會隨著讀者而改變。我們討論核心(博爾赫斯稱之為主題)的本質,就是討論我們的人生觀。小說中會有一些張力點促使我們往下看,我們的好奇心便是靠這些問題維繫。當我們穿越小說的景致,以及當我們閱讀其他文學小說,只要相信並融入相互矛盾的聲音、思維與心態,最後總能強烈地感覺到核心。如此大費周章能讓讀者不至於倉促地對人物與作者做出道德判斷。
-Orhan Pamuk,〈核心〉,《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幕克哈佛文學講堂》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認真看待小說和生命

年輕時認真看待小說才讓我學會認真看待生命。文學小說之所以能說服我們認真看待生命,是因為它證明我們其實有影響事件的力量,也證明個人的抉擇塑造了人生。在個人選擇受限的封閉或半封閉社會裡,小說藝術始終未能充分發展。但只要小說藝術確實在這些社會中發展起來,便會誘使群眾檢視自己的人生,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它針對每個人的個人特質、感覺與決定,呈現出細心架構的文學敘述。當我們將傳統敘事暫擱一旁,開始讀起小說,到頭來都會覺得自己的世界與自己的選擇可能和歷史事件、國際戰爭,以及國王、帕夏、軍隊、政府與眾神的決定一樣重要-尤有甚者,還會覺得自己的感覺與想法很可能遠比這一切有趣得多。年輕時猛讀小說的我有一種令人屏息驚歎的自由與自信之感。
-Orhan Pamuk,〈文學人物、情節、時間〉,《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

有些小說家對於自己使用的技巧並無自覺;他們是自發性地寫作,就好像做一個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動作;全然沒有注意到腦子裡執行的作業與計算,也未曾察覺自己正在使用小說藝術為他們準備的傳動裝置、剎車、排擋捍的事實。且讓我們用「率性」一詞來形容這種感受力,這種小說家與讀者--也就是寫作與閱讀小說時絲毫不在意匠氣的一面的那些人。至於恰恰相反的感受力,就且用「深思」一詞來形容吧;換句話說,這樣的讀者與作家完全心繫於文本的匠氣與其不符現實,也會非常留意寫小說時使用的方法與閱讀時內心的運作方式。寫作小說就是一門兼具率性與深思特色的藝術。
-Orhan Pamuk,《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

復活節彩蛋

今年雖然一波多折,但我們還是聚在一起,開開心心地為復活節主日製作彩蛋。希望人和人也能像這些蛋一樣--不論圖案、色彩,都在這一天,為著同一目標付出。然後,希望明年還可以在復活節前夕,以彩蛋來紀念這個彰顯救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