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幸為讀書人

談到讀書,真是「做到老,學不了」。個中奧妙,非千言萬語所能盡。
首先,我們得認清讀書的價值。人類有食色等生物性的欲求必需滿足,這是無可厚非的。科學技術在這些方面對人類已經幫了許多忙;但是,在有些地方實在幫忙過火,發生反作用。電視就是邪魔的東西。Radio更是煩躁之源。沒有高深靈魂的人才親愛這些玩意。書,則是人類最高級的心靈滿足的發明。感謝上蒼,我們居然是讀書人,並同真愛讀書,並且說到最後又是為讀書而讀書,真是有幸!
我一向讀書,因長期受羅素及邏輯經驗論的影響,偏重於讀通則性質的書。[......]久而久之,於不經意之間,我認為只有這類才算得是知識,其他不具此格的一概不算,於是輕而忽之。記得好幾年前,毓生說文學著作也很重要,不接觸的話就是一個損失。這話有時在我心中浮現。我近來有機會接近一點文學著作,益感毓生所說嚴重。第一流的文學著作固然不是純知識,但刺透人生特殊角落之深,啟發想象力之激動作用,遠非普遍性的知識所能及。這一比較的觀察,使我了悟,我們既要把握住generality,又要抓住particularity,才算是得到豐富的知識。
-〈殷海光致林毓生、宋祖錦(1967.12.1)〉,《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

腦中的想法

任何社會科學與史學方面理論的產生大概都是先在腦crystallize成一個coherent的想法,根據這個「想法」找材料,分析材料,解釋材料。這個「想法」自然不一定準確,材料的validity可以修正它,或改變它。這自然是一個process of trial and error。不過,社會科學和史學決不是一個空白的腦袋所發現的。這個「想法」自然有explicit或implicit,conscious或unconscious之分。「想法」的來源自然更複雜了-別的書啟發來的、聽來的,或想來的等等;不過,這個tentative想法,不能不在研究前具有,這是無法懷疑的,科學研究的過程是:某一項研究的結論可能作為另一項研究的假設,因為它有一個自我修正的本領。
-〈林毓生致殷海光(1962.4.25)〉,《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詩意與知性的對談

詩意與知性的對談
-大學師生對話如何可能?

這系列最後一場座談,由胡承波老師主持,以愛老師和志成老師主講。原本預計兩位老師各講半小時,再由三位老師的三位學生談談各自對此主題的看法,其他時間開放給同學回應、發問或發表意見感想。這樣的安排是期待能夠如今日之題(所謂「雙關」)使「師生」有「對談」。

實際的狀況是兩位老師(幾乎是)各自談了一小時,然後學生又回應了一個半小時。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荒原狼

荒原狼有兩種本性:人性和獸性,這就是他的命運,也許這種命運並不特殊,也不罕見。聽說,已經有過不少人,他們的性格有很多地方像狗、像狐、像魚或像蛇,但他們並不因此而有什麼特別的難處。在這些人身上,人和狐、人和魚和平共處,相安無事,他們甚至互相幫助,有些人有了出息,被人羨慕,他們得以成功更應歸功於他們身上的狐性或者猴性,而不是歸功於人性。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哈里卻與眾不同,在他身上,人和狼不是相安無事,互助互濟,而是勢不兩立,專門互相作對。一個人靈魂軀體裡的兩個方面互為死敵,這種生活是非常痛苦的。唉,各人有各人的命,人生不易啊!
-Hemann Hesse著,趙登榮、倪誠恩譯,《荒原狼》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尋找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



週二收到小芳來信問我這週是否會上新竹,能否代尋允晨出版的《自由義與人文傳統-林毓生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我回信說這週沒要到清大,倒是可以在台北為她找找。週三見了面再問了此事,聽說是老師要尋兩本,而網路上現書只找著一本。小芳週三迅速地把找到的一本遞給老師,又(貼心地)猜想老師希望早點拿到另一本,因此想托我這南北走跑的人在實體書店代為尋覓。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小人們的自由日


五月底是大姐頭交出論文的日子。為了作最後衝刺,大姐頭向小讀書會請了一次假。三小人自力耕生的結果是「跑野馬式」一去不回的聊起前一天鄭老師的演講「知識人的自由與自律」(其實是座談,但就實際狀況來說,更像是鄭老師一人的演講)。雖然話題結束在「求真」,藉此拉回桑兵的書,但前面的討論已經搶去了風光。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自律、責任、使命

知識人的自由與自律

今天是志成老師的時間。另外兩位老師講了什麼都不重要,因為志成老師已經完整且自成體系地講完了這個題目。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愚昧的人



我想我的愚蠢與自我中心,總是造成身邊人的困擾。狀況不穩定的可怕,有時好有時糟。好的時候就很好,什麼事都不會令我太過困擾,可以好好生活,讓人放心;可一旦出現問題,我就會立刻落入谷底困境中-變得不負責任、災難性思考、急躁不安充滿,變動爆烈攻擊性極度混亂且自我中心。恐懼一切變動的可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總是一次又一次地令身邊的人失望,使身邊的人不知所措,蒙受莫名的攻擊或承擔收拾我造成的爛攤。

存檔,進入下一關


究竟當初為何決定用碩論一部分參加今年所上的論文發表會,已經有一點忘記。只記得第一次在所辦遇到兩位學弟(一位碩二一位碩一),碩二學弟鼓吹碩一學弟向我邀稿。因為有點想逼自己寫東西,所以當時留了自己的e-mail給學弟。學期結束後,很快就忘了這件事。

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一九八四


這幾天利用北往南來交通時間把《1984》讀了一遍。記得大學時代就翻讀過一次,現在還記得小說的結構氛圍-讓人非常不舒服、反感的世界。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you should read...



晚間,與豬小姐一面吃飯一面聊天,聽豬小姐分享與(令她又敬又愛的)小馬老師之間的互動。她說小馬老師很關心她的論文狀況,不但會把覺得她應該讀的書目轉寄給她(信件的title就寫著「you should read..」),見面時也不忘追問她是否已去找來看。最近的一次是一本三百多頁要價三千多(台幣)的英文書。上週見面時,小馬老師問她有沒有去找來看。她回說那本書台灣圖書館都還沒有。老師想都沒想地回應道:妳應該自己去買來讀啊。經過一週之後,老師還沒忘記此事,又問了同樣的問題。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口號理想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現代生活的特色,令你感受最深的,倒不是它的殘忍面與朝不保夕的恐惧,而是生活本身成了荒涼、灰暗和落寞的代名詞。只要你四周打量一下,就知道大家過的生活,跟電幕播出來的謊言固然風馬牛不相及,跟黨將來要實現的理想參照,也是遙遙不可指望。即使就黨員的生活而言,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與政治毫無關聯的瑣事上浪費掉了。刻板的黨事做完後,就會到地鐵位子、縫補破袜、向別的同志乞討一片糖精,再不然就是搶救有剩餘值的烟屁股。黨所立的未來遠景巨大輝煌,到處都是鋼筋水泥建築物,機器龐大,武器殺偒力怕人。那時全國皆兵,個個思想極端,行動一致,口號相同。他們不斷工作、打仗、取勝、迫害別人。三億人口,只有一張面孔。現實生活中所見的卻不是這樣。他們住的城市髒亂頹落,營養不良的市民穿著有破洞的鞋子走路,住的是失修已久的十九世紀房子,遠遠就聞到卷心菜的氣味和破舊厠所傳出的惡臭。溫斯頓眼前的倫敦,是個大廢墟,擺著上百萬個垃圾箱,其中有塵埃滿面、頭髮稀疏的柏森斯太太,一籌莫展地看著那堵塞了的洗滌棤乾焦急。
- G. Orwell著、劉紹銘譯,《1984》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就像癌細胞在你的淋巴系統



新竹室友豬小姐一個月之前給我看過一部中途島記錄片的預告。當時對影片中的幼鳥相片印象深刻,但還不知道背後隱含的意義。最近,一點一點地讀著讀吳明益的複眼人,才又想起這個記錄片。只是這次放上來的不單是預告片,而是克里斯.喬登談他在中途島所見。

畢竟是重要節日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What's your dream?


人總得作一點夢。在未來的人生路途上,有兩個東西等待著我們,一個是死,一個是夢。死是確定的,而夢則不確定。人生如果沒有夢,就太蒼白、太乏味了。夢對人生具有巨大的調節力量和激發力量。人到死亡的邊緣還有對死的恐懼,還想活下去,就是因為還殘存著夢,夢還在誘惑著他的生。當然,也確有視死如歸者,那也是為了實現一種夢,為理想而死,可見夢的力量之大。夢有時也會騙人,但不應當否定夢的本身。哲學對夢的思索之重要,也許不亞於對死亡思索之重要。
--李澤厚、劉再復,〈希望與凶險:充滿潛力的中國〉,《告別革命:二十四紀中國對談錄》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停在這裡也不錯


最近大陸作家韓某的代筆事件與來台心得諸事,似乎鬧得沸沸揚揚,回家幾天聽了好幾回相關新聞(這當然也是因為高雄老家電視歸老爸管,聽哪則新聞看哪個報導,都由他老人家一指定數)。聽著那吵來吵去的新聞,實在沒什麼意思。

如何學習?

顯然,要很好地學習,僅僅記住各種各樣的細節是不夠的。要將這些細節轉化為可用的知識和經驗,必須具備深度理解的能力。只知道各個棋子的名字以及下棋規則的人,永遠不會成為國際象棋高手,除非他能透徹地理解一些術語究竟意味著什麼。象棋大師可以在短暫的一瞥之後就記住一盤複雜的棋局,這是因為長年的學習深化了他對象棋的理解,使他能輕易地找到核心內容而不被無關緊要的細節影響。
當你在某一領域中鑽研的時候,多聽聽專家的指導不僅能幫助你掌握這領域的框架,還有助於避免許多令人沮喪的錯誤。從錯誤中汲取的反饋信息能讓大腦將導致錯誤的做法從存儲區刪除,我們在未來才能遠離糟糕的選擇。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反饋(包括正確和錯誤的反饋)在學習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小組彑動、討論和同行審查等積極動用反饋的方式比消極和回避反饋要有效得多。
情緒和動機,這兩者也是我們學習的基礎。積極、良好的情緒能促進大腦將信息存儲在最容易提取的區域,這能極大地提高我們重復利用信息的效率。相反,如果壓力過大,流經額葉的血液將會減少,我們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就會受到抑制。這樣看來,將一定的娛樂因素添加到學習過程中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Daniel Tamment著、焦孟津譯,《我的IQ150:一個自閉症天才的自我發現》

像實驗一樣的人生

我基本上為人就像實驗室一樣的東西。但這是無法重新來過、只有一次的實驗室,因此總之要好好確實耐心地累積資料,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只能靠自己的眼睛確認。或許不會有什麼像樣的結果。即使這樣,與其什麼都不做,還不如定下目標累積資料會比較好。總之只能以自己的身體去試試看。每天早睡早起地生活,確實地運動,做某種節制,吃對的食物,把這些排列出來,看起來雖然像傻瓜一樣,不過長年累月地繼續下去的話,自己身上會發生什麼事呢?我有種想親身看一看的心情。

-口述/村上春樹,採訪/松家仁之,《「《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還好沒吃口香糖...

原本上週就想回高雄,提前為母親過節,卻因為要改卷子,所以必須延至本週。本週三讀書會結束,與大姐頭吃了飯,便抓緊時間(擔心晚了遇上人潮),步上回家之路。由於老媽再三交待,曰:坐高鐵回來,不要坐客運浪費時間。既是回家過節,當然不能違背母命,乖乖乘高鐵回家。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知識人與大學.座談part I


性格冏異的幾位老師(講話似乎沒有重點卻十分到味的鄭老師、溫文儒雅而鬼頭鬼腦的蔡老師、風趣平實的胡老師、過於激烈又持續過動的陳老師,還有在一旁安安靜靜其實是狠角色的黃老師),無論在說話方式、回憶追述、提出論點各方面都很不一樣(曲折、反詰、平實、過激與傳奇)。依著每位老師展現的性格,去思考他們所述,或許是本次座談最有意思的部分。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生日、驚喜、永遠十八歲


對於慶生、驚喜之類的事,小的我不單是不在行,實話說根本是無能。才過去那週六似乎是某重要人士的生日,而我卻是忘得一乾二淨(也許是潛意識作祟),直到前一天(週五下午)細心的艾普羅來電詢問,才驚覺查看、發現確有此事(完全是不知不覺)。好在,艾普羅早有打算要一手包辦此次慶生,從聯絡相關人士,確定壽星喜好的店家與口味,並提前告知來聚會的人。在康老師帶完查經之後,再三演練,從如何熄燈、什麼時候點燭、說什麼話到如何寫卡片,都再三確認。等了又等,總算是等到主角來到,完成慶生。

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星期六毛病多

之前週六午後忽然突發的左腿外側疼痛問題,經過兩天休息,週二似乎便好差不多。但午覺後遺症究竟是什麼呢?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遊戲讓人體驗了什麼



原本預定這週二導讀完,週三就要回高雄提前為老媽過節,結果因為要改張元老師大班通識課的期中考卷,不能不北上新竹一趟。回到新竹時,看到室友豬小姐正在用facebook玩angry birds。豬小姐一直有玩小遊戲發泄情緒(或者醒腦)的習慣,又天生喜新厭舊,時常更新手邊的遊戲。不過,這次的angry birds卻讓我也落入其中-這兩天玩了好多小時(生性容易沈迷),直到破了第一部分(嗚嗚)。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回教堂作禮拜

新竹這兩天天氣出乎意料的好。

上週六就一直看氣象預報說這週四開始提前進入梅雨季,前幾天還說週三變天。昨個在新竹,起了怪風、下了太陽雨,但直至晚間才降下強度足夠的雨水。今早起來沒什麼太陽,直到傍晚都還保持著多雲涼爽的狀態。預報說會梅雨的這兩天,除了吃飯時在電視機上看到台北的雨勢外,並沒有感受到梅雨季來到。真希望台中也是這樣陰涼的好天,這樣教堂的玻璃應該就可以順利換上。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摸摸象鼻也好


本期最艱難的一本書在老師的加持(補充分享+深入說明)下,總算豐盛充實地討論完畢。回程路上,已經顯得疲倦的老師一面開著車一面談起「注史」、 「糊塗」一類齋名的意含,訴說一門有才的人如何在各處展現自己的聰明學識,還不忘延續結尾所談(說道牟太老師晚年與學生翻臉,致於這叢稿所收錄文章可能存 在的問題...)再提出「將老師逐出師門」的創見。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雪靴與羊毛襪

記錄於 2012年4月最末日
~OO大學的生活與書院-簡介與圖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