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恩典新世界

 1.此次上台北最初是為了來聽楊腓力為期三天(兩晚上兩個白天)的講座。三天連聽下來不能說沒有收穫,但最真切的感受是出乎意料的疲勞。特別是第三天的中午,朋友和我非得在會場來個午覺,才能勉強對抗馬克吐溫所說那「地嶽的兩點鐘」。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去美術館郊遊

自電影的誕生到現在,一百多年以來,走到了一個非常主流的價值觀:市場的概念、純粹的商品化。這是來自好萊塢的概念……我非常清楚這一點:電影已失去了創作的自由,電影院已經變成一個ShoppingMall,欣賞電影已成為消費電影。-蔡明亮

工作週記

1
一個月一週的打工進入尾聲。拉了一星期的店門,直到最後都沒能拉得又快又好。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零因果的黑洞意義

零因果和現實世界及人之世俗經驗一旦完美結合,就必然會呈現出小說的黑洞意義。
我們說格里高爾之所以要變成甲蟲,是因為社會對人的「異化」和工業社會對人的擠壓--這樣的理解,是《變形記》有了深刻、廣泛的現實意義。但我想,倘是卡夫卡可以再生,他看到這樣的釋說文字,不知會不會有些愕然。可是,從另一方面,也許卡夫卡不僅不會愕然,而且會有會心一笑的欣然。說到底,他的零因果給小說創造了黑洞意義。作家沒有灌力不讓讀者面對模糊的黑洞做出自己的思考、判斷和猜測。為什麼零因果敍述天平會讓故事保持著閱讀的平衡?就在於這故事的一端是現實的世界,另一端是黑洞的重量。現實愈大、愈複雜、愈懾人心魄,那一端看不見的黑洞,就愈有與之相應的意義和重量。
-閻連科,《發現小說。》,頁88。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北居雜記

1
此次在台北停十日,今日是第六日。第一日下午就去了信義誠品的舊書市集,當日收穫四本書,目前讀畢兩本。今早趁上工前二度造訪,收穫三本。打算留在台北慢慢看。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成為藝術家的條件

「成為藝術家要有什麼條件?」這個問題的答案人人不同,而我最佩服傅聰說的「勇氣」:「如果你很有才華又很努力,卻因為憂讒畏譏而不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後還是人云亦云,那又怎麼可能成為藝術家呢?」傅聰許多詮釋正是如此,大膽到令人困惑,卻「雖千萬人吾往矣」。但不只是他,真正的大音樂家,詮釋幾乎都可以找出「怪異」之例。卡拉揚算是中流砥柱的「正統」大師了吧?聽聽他和魏森伯格合作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和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前者速度之慢與後者之交響化,大概會讓不少人跌破眼鏡。只是若沒有這樣的堅持,又怎能成就偉大藝術?卡拉揚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不只和一般印象不同,也和作曲家本人的錄音大相逕庭,但是愈偉大的作品,就愈能提借不同的表現可能。音樂何其廣大豐富,雖然看不盡,但也別把眼界做小了。
-焦元溥,《樂之本事》,頁243。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卡爾維諾的「經典」定義

義大利文學巨擘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3-1985) 曾寫過一篇短文〈為什麼讀經典?〉,說理說得興味盎然,為「經典」下了一連串環環相扣的定義。雖然談的是讀書,他的概念仍然能用到音樂討論,其中包括:
  1.經典是你常聽到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從不是「我正在讀......」的作品。
  2.經典是每一次重讀都像初次閱讀那樣,讓人有初識的感覺的作品。
  3.經典是,我們愈自以為透過道聽塗說可以了解,當我們實際閱讀,愈發現它具有原創性、出其不意且革新的作品。
當然,第一項定義不適用於年輕人,我們也不必害怕自己有經典作品還沒認識,因為真的不可能全部認識。卡爾維諾也說:「不管一個人在養成的階段讀的書有多廣泛,總是會有大量的基本作品沒有讀到。」沒聽過某名曲,一點都不用覺得不好意思。但如果有興趣,也知道什麼是經典,那我希望你能把握機會欣賞,因為「重訪」真的是美妙的經驗。愈是經典,就愈經得起反覆欣賞,且每一次都能讓你有新收穫。
-焦元溥,《樂之本事》,頁49-50。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謙遜

所謂同理心的謙遜,核心意義就在於平衡,我們同時欣賞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不需要對任何其中一個過度掩飾包裝。有了謙遜,我們可以避免對自己的成就過度驕傲與膨脹,或是過度誇大錯誤而產生強烈的自我挫敗感。精神科醫師佛列茲.皮爾斯(Fritz Perls)解釋了平衡的人、神經質的人與患有精神病的人之間的差別-精神病人堅稱:「我是林肯。」神經質病患抱怨:「但願我是林肯。」而一個平衡的人則會簡單地說:「我就是我。」
謙遜等同於我所說的「健康的自戀」,意思是我們知道如何將能量平均分配給內在的自己與外在的他人。我們可以說:「我就是我!」不自傲地自我膨脹(「我就是我!我是最棒的!),或用不當的謙遜來挫敗自己(「我就是我,而我一無是處!」),謙遜讓我們能夠在全有與全無之間達到平衡。
-Arthur P. Ciaramicoli & Katherine Ketcham著、陳豐偉/張家銘譯,《你的感覺,我懂!》(The Power Of Empathy) ,頁250。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共犯Partners in Crime

電影世界有一套邏輯,不一定是我們生活接觸到的表象真實,
可它必須要創造一種真實、一種寫實,屬於你的電影世界的圈圈。
-張榮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