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隨時隨地、無所不在的目標和效益估算

讀完喬許.柯亨的《不工作:為什麼我們該停手。》,可以說是繼蓋伊.史坦丁那本《不穩定無產階級》後最有啟發的一本書(雖然我近期讀書讀超慢,兩本中間也並沒有讀太多書)。

如果放到新年前與老友談論到的「斜桿/零工/一人公司&不穩定無產階級」脈絡底下,去讀《不工作:為什麼我們該停手。》(其實並不完全適合,但靠人工腦補還是可以補在一起),特別可以感覺到隱藏在其後「過度積極努力導致倦怠耗損」的背景。因此,若與去年我的愛書《倦怠社會》連著看,也許可以讀出味道。

書籍介紹「工作的反面,不是休息,而是不工作」,聽起來真的是超極端的想法。但進到書本身,卻幾乎不是什麼運動推動者或是哲學理論,而是由大量自身經歷(文學、戲劇、電影、現代藝術與諮商等)展開探索,再由四位文學藝術領域大師生命去談—文學藝術創作者的自我定位與他們作品呈現出的樣貌。

它稱不上是本硬書(至少我覺得可讀性極高,概念上的討論並不多),但確實需要時間慢慢閱讀才能夠進入和理解全書文脈(特別是作者並不都會直接講出他認同或反對的東西,而是一直說故事的方式,讓讀者看到各種可能)。

看完其實感覺不到太多「希望」,甚至對他裡面略略提到的「基本收入」政策也抱持懷疑,但卻不能不說自己被這本書打開了許多眼睛:原來我們世界對「工作」的著魔,從那麼早就開始?原來「工作」這麼徹底地滲進我們骨髓,以致於要「停止」如此困難。原來讓我們「倦怠」的不只是「工作」,而是隨時隨地、無所不在的目標和效益估算。

#不工作
#為什麼我們該停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