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三種不同的觀影空間

週三到週五一連三天看了三部完全不同類型檔次的電影。


第一部是二輪快要下片的《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這是一部滿有趣的片,英美影評給的評價都不高,但在台灣卻獲得普遍性的好評。過年前,姐姐就一直想要去看這部片,但年假忙碌,直到這週才找到這兩天空檔。

放映《真愛每一天》的影廳在影院的最高層樓,搭電梯上去不能到,要再爬一層樓梯上去。影廳很迷你,觀眾不算多,幾乎沒有什麼廣告就直接進入影片。沒有大營幕,沒有爆米花,沒有笑臉迎人提醒你要離場的工作人員,讓人安心的看完全片,再默默離開。

姐說:二輪片通常都是這樣啊!

我說:那我以後可能會想都看二輪就好...。

***
才覺得以後可以去看二輪片很不錯,第二天又找到另一個週四可以看電影的好地方。那地方是初三還是初四意外發現的三餘書店。那天跟高中朋友葉老大吃了飯,走中正路回家途中發現招牌很小但很別緻的書店。回家之後,上網Follow了書店消息。

據書店自我認知和定位,它是港都唯一獨立書店。雖說是書店,但其實還是走複合路線(在高雄做純書店還是太辛苦,畢竟連誠品都很難靠賣書過活,何況這樣一間小小獨立的書店?)它位在中正路上,五福國中後方,一棟特別不一樣的屋宅,一樓是書店,二樓是咖啡店,地下室則有小型攝影展。

發現之後,已經去了兩次:一次是自己去,一次想要帶姐姐去,但剛好工休。第三次去是前天,是想要帶遠從台中來的媽媽桑去看看,並想順便打聽當晚電影的入場方式。

媽媽桑四點多與工作完的盲羊會合,殺到五福國中旁的丹丹(媽媽桑此行的目標)用完餐後,便轉入巷子、穿過中正路,再訪這間書店。

我小心地問店員:請問,今晚的電影是怎樣入場?

店員:呃,直接走到三樓就好...

我:直接上去?對外開放的嗎?

店員:對...,直接上去就可以了。不過...他們的負責人現在還沒到...。

我:呃,好,還很早,沒關係...。

看了一下時間,距網上公告的時間還有四十分鐘,就跟媽媽桑在小小書店隨意逛起來(然後,發現媽媽桑是那種不論逛什麼都很仔細認真的人...,如果沒有我存在的話,即便是這樣一個書籍量不大的文青型書店,她都可以慢慢地看上一天吧)。一直到將近七點才往三樓走去。

放映電影的地方是一個沒有裝潢的空間,只有已經排列好的椅子、已經有畫面在動的布幕、看起來很不賴音響以及糾結成一團的音源線。一抬頭就可以看到沒有油漆的天花板,四周也有因前陣子天氣熱而活力十足的蚊子們。就這樣,我們和陸續到場的觀眾找好了位子坐下,等待工作人員把聲音搞定。

我向一旁的媽媽桑說:呃,其實我忘了今天放什麼片...。

她說:呃,我也不曉得。可能是現在在放的這片吧。

我一抬頭,就看到畫面上有一個人被空氣槍(不知如何稱呼)在頭上開一個洞。然後,起身向正忙著搞定聲音的兩位工作人員借了DVD的盒子,上面寫《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總之是一部我自己一定不會找來看的片子...但既來之則安之。我安撫自己,還了盒子,坐回坐位,等待影片接上音樂。

***
和媽媽桑在三餘書店看《險路勿近》完全是一件意外,但沒想到隔天看院線片也盡在意料之外。最初媽媽桑敲定來高雄的時間時,我們一致想看的片是《華爾街之狼》,但後來改約《紐約愛情拼圖》(覺得比較冷門,可能不會上映太久),結果週五早上一查才發現後者根本只有天龍國有上映。原本可以回頭看《華爾街之狼》,但不湊巧媽媽桑已經和媽媽桑的媽媽約好一起看,所以我們只得另外挑選。看來看去,院線片好像沒有共通想看時間又剛好可以的...最後選了改編自小說的《偷書賊》(The Book Thief)

週五看電影的人很多。我們中午十二點多到,已經要小排一下隊,買了二點十分的票後,趁中間一個小時去了鄰近的茉莉書店(還不小心都買了書),再回到影城。

入場之後,我很驚訝地跟媽媽桑說:天啊,還滿多人的。因為上次在這影廳看阿莫多瓦的時候只有我和前面一個觀眾,再前一次看是枝裕和的時候也坐不到半場,這天卻坐了有八、九成。

***
如果你問我這三部片怎樣,我想我滿難評斷的...。綜合來看,這三部片都不是我會找來看的類型,但連續三天在三個完全不同的地方看它們的感受很特別,因此就觀看的經驗和感受來說,我覺得值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