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

藝術作品不是人挑出來的,而是時間挑出來的。
台灣新電影現在可能已經沒有了,但過去那些好的作品還是在世界各地被人觀看。
因為那些通過時間考驗的電影裡有人、有時代,活生生的人活在時代裡。


 1.第一次到喜滿客京華看電影,覺得環境和動線都很差。雖然選的位子剛好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對影廳的印象實在不佳,總覺得零零星星進出的人太多,觀影品質明顯受到影響。想來新光雖是在西門町老舊樓房,動線與場地倒是規畫得還算人性化。為自己大部分的片子都在新光看感到慶幸。

2.《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的訪談和剪輯都很不錯,呈現出世界影人對台灣新電影的看法,並且勾勒出侯孝賢、楊德昌等人在歐洲被看見、最後影響亞洲影 人的軌跡。而我也在片中看到是枝裕和與賈樟柯談他們第一次看候孝賢電影的經驗感受,因此不能說是期待落空。然而還是覺得整部片受紀錄長片形式與時間的侷限太多,整部片都是訪談、只有少量的對話,而幾乎看不見時間、空間和過程。雖然一口氣可以看到這麼多影人藝術家,挺是過癮,但整部片談新電影卻感受不到新電影裡面的人,還是極為可惜。再進一步說,片中對新電影的說明和指引不足,大有一種拍給已熟悉那時代、那些電影的人看的味道。

3.映後聽影評兼主持人聞天祥訪問監製和攝影剪接師時,了解到這部電影背後的工作其實遠超過最後所呈現出來的。其中原因當然是為了影片的完整,但聽完他的話反而覺得既然已經花了這樣多的時間和人力作了這麼多訪談,如果能將這些訪談 (即便只是聊天)影像放上網路或出版成書會應該會更有價值和意義(我個人就超想看那一段段最後消失的訪談,而不只是看一個剪接取捨而成紀錄長片)。

4.非常喜歡最後放《南國,再見南國》裡那段騎機車穿梭在山間的長鏡頭。作為結尾,選得太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