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

看我的眼睛



六十年前,奧地利精神醫學家漢斯.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寫道:有些小孩聰明、擁有中上的識字能力,卻表現出一些自閉症患者常見的行為,例如,社交及溝通技能明顯不足。一九八一年,這種症狀被稱為亞斯伯格症候群。一九八四年,它被列入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所使用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中。
亞斯伯格症一直存在我們身邊,只是潛伏在雷達底下,直到最近才被發現。我小時候,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常常誤診,多半將亞斯伯格人歸為憂鬱症、精神分裂,或其他異常疾病的病人。
亞斯伯格症候群並非全然不好,甚至常被授與稀有的天賦。有些亞斯伯格人天生具有傑出的洞察力,擅長解決複雜的問題。亞斯伯格孩子成年後,可能變成優秀的工程師或者科學家;有些擁有完美的音準,和超凡的音樂才能;許多年更有優異的文字能力,被視為是小學究症候群(Little Professor Syndrome)。不過,千萬不要被誤導--大多數的亞斯伯格小孩長大後並沒有成為大學教授,他們的成長過程往往艱難而辛苦。
亞斯伯格症的存在很像連續體,兩者相鄰的部分相似,但是起首和末尾卻截然不同--有些人嚴重失能,無法在社會上獨立生活;其他的人,像我,卻只有輕微影響,經過調整後,可以自食其力沒有問題;另一些亞斯伯格人,則能夠找到可以展現他們特殊才能的工作,取得非凡的成就。
亞斯伯格症已經過證實極為常見,而且,出人意料地普遍。二○○七年二月,美國聯邦疾病管制中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每一百五十人,就有一位患亞斯伯格症,或者其他自閉症相關的心理異常症狀。也就是說,單單美國,就有將近兩百萬名患者。
亞斯伯格症是天生的,不是後天的。我很小的時候,症狀已經很明顯,不幸的是,沒有人知道往哪裡找原因,爸媽只知道我跟別的小孩不一樣。剛學走路的時期,任何旁觀者都會覺得我不太對勁。我活像個機器人,步伐僵硬;動作笨拙,不靈巧。我的臉部沒什麼表情,幾乎不笑,經常對身邊的人不理不睬,彷彿他們根本不存在。大部分時候,我是獨自一個人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遠離玩伴。我可以完全無視周遭的一切,全然沉浸在整堆的萬能工匠玩具(Tinker Toys)裡。如果有機會跟其他小孩玩,互動總是非常尷尬,不知如何是好,更別提與人四目相對了。
-約翰.羅比森(John Elder Robison),《看我的眼睛》(Look Me in the Eye: My Life with Asperger's),頁22-23。

這段大概是我讀到最精要清楚說明亞斯伯格症的文字 。其他詳細文章專書也許不在少數,但從各個面向闡述亞斯伯格症的文字,似乎較少有這樣流暢精確、濃縮而不模糊的說明。這段文字是約翰.羅比森(John Elder Robison)回憶錄《看我的眼睛》的〈開場〉。在一連串對亞斯伯格症的說明之後,再開始述說他自己的生命故事,使讀者比較容易進入他的世界。

我想我並不是非常喜歡這本書(畢竟書中太多我不熟悉的領域和世界),但真的是個特別的人寫出來的特別的書-真實自然、沒有矯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