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地殼下]白痴Idioterne

趁著休假日補看了上個月上台中那週沒能看到的逗馬二號作品《白痴》(Idioterne)。錯過電影放映時間之後,還想把這片補足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對逗馬一號和三號作品的好印象,二則是因為放映的同學提到這部電影的導演是《性愛成癮的女人》導演拉斯·馮·提爾 (Lars Von Trier)的作品。

我對這位導演一無所知,從網路整理出關於這部電影和導演的資訊:拉斯·馮·提爾與拍攝《那一個晚上》(Festen)的湯瑪斯·凡提柏格(Thomas Vinterberg)都是1995年逗馬宣言的發起人之一,主張回歸真實的拍攝手法,以作為好萊塢特效電影的反動。兩人在1998年分別以《那一個晚上》與《白痴》成為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打響了逗馬宣言的名號。但拉斯·馮·提爾拍攝電影的手法多變,在後續的創作中並未依循逗馬宣言所表述。從這些資訊猜想這部《白痴》大概這位導演是唯一部依逗馬宣言拍攝的電影。

《白痴》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群扮演白痴以生活的人的故事。故事由一位失去孩子卻無法表露痛苦的母親凱倫無意間認識一群「偽」白痴開始,於凱倫回家面對家人時忽然進入白痴狀態作結。中間敍事由一段段回顧性的訪談、生活事件片段組成,展現了這群人分歧的想法、不同的性格、相異的背景與最終分道揚鑣的過程。

電影裡始終沒有說明這群人如何聚在一起、為何要裝瘋賣傻、四處欺騙玩弄別人,只是呈現他們時而正常時而瘋狂的脫軌生活。作為觀眾的我們僅能夠透過凱倫的變化(畢竟我們是從她開始認識這個群體的)以及成員們分歧的說法來理解這個群體。

從凱倫加入這個群體到群體解散的時間可能只有兩週(影片最後有說明凱倫失縱時間為兩週),然而她從一開始的憤怒不滿,轉為好奇疑惑,再轉為融入其中...而後有一天忽然地(自覺或不自覺地)進入白痴狀態,開始真正在那個群體中感受到快樂。她參與這群體的時間雖短,卻是最終勇於在自己最重要的地方裝瘋賣傻,把她在這群體感受到的東西推展到外面世界的人。她的轉變隱隱地告訴我們,她之所以需要裝瘋賣傻其實是想要逃離日常現實、尋求單純快樂,那是她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經驗體會的事。

若從原有成員們那一面看,則無法看得如此透徹。原有成員對這個群體與裝瘋賣傻的活動都有不同的認知和看法。在影片中,我們不曉得他們參與活動的原因,只見到他們享受扮演白痴捉弄別人的樂趣,享受在房子裡、房子外以異常狀態行動的樂趣。然而,他們很可能不清楚這樣做對他們來說的意義(對他們而言,可能只是一種遊戲,或是暫時脫離常軌的方式),以致於當他們被挑戰(要求他們在最重要的地方裝作白痴)的時侯,沒有一個人有辦法做到。終於使他們覺悟:這場遊戲不得不結束。

看完整部片,我們仍不曉得所有成員參與動機與收穫,我們僅能拿凱倫與其他成員作比較,然後猜想:其實投入這個群體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需要逃避的現實,都想要像白痴一樣,擁有單純的快樂,但大部分的人就只能把他們裝瘋賣傻當作遊戲,只有在那個群體之中可以達到。反而是不太能把裝白痴捉弄人當作遊戲的凱倫能在裝瘋賣傻的狀態中尋到解脫,體會這樣一種狀態對她個人的意義-在那個狀態中,你可以成為你自己,無須在意他人眼光,也不用再害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