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書讀多了就會覺得好玩

經典的讀與教

主持人:陳永峰老師
對談人:蔡奇璋老師、黃崇憲老師


接續上週一晚上的演講,本週依然在C112教室,六點半準時地開場。由永峰老師簡潔地介紹之後,由蔡奇璋老師開場。

蔡老師以他在英國讀書時畢業口試的內容作為開場,才轉入今日主題「經典的閱讀」。他說關於經典,我們必須問兩個問題:一,誰的經典?二,為了什麼它是經典?

是誰的經典呢?蔡老師說:我認為我們讀的經典大概有兩種,第一種是我們喜歡、尊敬、欣賞的人的經典。另一個是我們自己的經典。以自己過往經驗為例,早年的閱讀常是自己尊敬人認為是經典的書,自己也跟著讀。慢慢地開始找自己喜歡的書來讀,慢慢地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對蔡老師而言,就是西洋文學)形成自己的觀點和品味。

為了什麼經典是經典呢?蔡老師說,就他個人歸納整理的感想,文學中的經典應該有三個要件。首先是語言和風格的開創性,讓後人效法的獨創風格。其次,文學作品的出發點是個人的關懷,但經典作品卻要從個人到普遍,跨過地域邊界、讓人產生同樣感受。最後,不能缺少的是書寫者本身的出發點和動機,是否純實,是不是出於一種與人溝通的真心。這並不是指作品的內容真或假,而是指書寫者在寫作時是不是從善意出發,以熱情真誠的態度,想要分享他所看到的一切。

當蔡老師精準地分享完他對經典的看法後,作為主持人永峰老師拿著麥克風,呵呵呵地說他是那種整天找人漏洞發動攻擊的人,但沒想到蔡老師的演講,像完全比賽一樣,讓他無機可乘。接著便把球踢到黃老師那裡。

黃老師(沒有按著永峰老師的指示,發動攻擊)也提出了三個關於經典的問題:一,什麼叫作經典?二,我們與經典的關係應該如何?三,怎麼讀經典?並依序回答了自己提的問題。與蔡老師比較不同的是,黃老師從正面也從反面看經典,注意到經典有一個正典化的過程,可能隨著時代產生變化。

當黃老師回應部分結束之後,永峰老師串場說了一些話,之後便把在座的志成老師拱了出來。鄭老師接了麥克風,先說自己不曉得有被點名,也不曉得要說什麼(其實接下去說得很精彩),不過有一些意見與前兩位不太一樣。首先,他想現在(大學)才啟蒙是不是太晚。其次,人文學科的經典應該不同於自然科學(或者說,他不確定自然科學有沒有所謂閱讀經典的問題)。其三,經典與私房書的距離(即,經典不是私房書)。其四,「快樂學習」是最大的謊言。經典很難、讀不懂,像銅牆鐵璧一般。如果沒有一點親近性,要如何在讀不懂的狀況下,仍然想要讀呢?最後,他認為經典具有啟發性。在文字之外,比知識、邏輯更重要的就是它的啟發性、它的智慧(因為幾千年人類的智慧並沒有多大長進)。

接著蔡老師簡單的回應鄭老師的看法。大抵上認為文學的經典與哲學、社會學的經典不太一樣,文學經典裡面有大家都能理解的東西。蔡老師也同意閱讀不一定是快樂的,但他認為在過程中卻能知道或明白「快樂」(或者其他價值)是什麼。

*
這是一場精彩的對談。很像一場關於經典的煙火秀,讓我們在座的人目不轉睛地專注於老師們自問自答、彼此回應的對話(雖然永峰老師期待的紅白對抗賽並沒有上演)。只是經典對我們這世代的人來說,真的是很遙遠的東西。用蔡老師話說,現在是「去正典化」的時代,用鄭老師話說「現在才啟蒙會不會太晚」。不過,既然我們已經坐在這個地方,所以即便遙遠,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雖然晚,還是要踏出那重要的第一步。畢竟連認為經典難讀的志成老師都說:書讀多了就會覺得好玩。

如果現在入門太晚,就太晚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