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一九八四


這幾天利用北往南來交通時間把《1984》讀了一遍。記得大學時代就翻讀過一次,現在還記得小說的結構氛圍-讓人非常不舒服、反感的世界。


這次重讀是因為村上春樹《1Q84》。雖然我是到最近才開始讀《1Q84》(不喜歡跟流行,退潮之後又很感興趣),並且讀得極慢(因為自己沒有,都是在鱷魚咖啡讀,所以久久讀一次,一次也才讀幾回)。目前僅讀到卷一前半,還不知那故事究竟如何,但它卻讓我想再回去讀讀奧威爾《1984》。

重讀之後,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當然,還是覺得《1984》讓人很不舒服)。

兩本小說都注到「時間」,而有相反的設定-《1984》是一部寫近未來的小說;而《1Q84》是寫一部近過去的小說。雖然是以近未來或近過去某一年為故事的背景,但兩位作者所述的故事都遠超過那一年。因為故事本身不是預言也不是歷史,而是對當前的觀察,蘊含了現在存在的問題-每一個個人與人類集體(政治意識形態、組織與制度)之間的問題。

記得在極權政府解體、進入網路時代之後,有人(忘了在什麼書上讀到,只記得那書是要強調赫胥黎《美麗新世界》才是我們當前的問題)說奧威爾一九八四的擔憂警告已經失效。資訊四通八達、氾濫成災的時代也許不像奧威爾所述,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如果人不再相信有真理,不再了解過去,不再思考未來,那麼我們不會曉得有一天「戰爭是和平、自由是奴役、無知是力量」會不會為眾人所接受。

《1984》的政治寓言也許沒有言中,但奧威爾展示的世界與人性卻是針銳深刻。

2 則留言:

  1. 讀1984是真的沒什麼愉悅可言~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錯沒錯
      不過1Q84滿有趣的(至少開頭很吸引人)

      刪除